本网讯:9月19日至9月30日,根据市人社局安排部署,市人才服务和就业促进局牵头对全市各县(区)申报的 “宜宾市就业扶贫示范村”和“宜宾市巩固就业扶贫示范村”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工作分为四个小组,每组由市人社局、市人才就业局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介绍、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验收。从验收情况看,各县(区)高度重视就业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创建任务,全市就业扶贫示范村创建特点鲜明、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一、健全软硬件设施,打牢就业扶贫阵地。各县(区)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实地勘察,选定办公场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硬件设施,配备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制定了就业扶贫相关制度、扶贫政策、办事流程、补贴申报程序和规范的服务流程与制度。营造了浓厚的就业扶贫氛围,如翠屏区、兴文县、长宁县等将“宜宾就业扶贫Logo”应用于就业扶贫示范村建设中,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就业扶贫的氛围。
二、抓住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带动就业扶贫。各县(区)在就业扶贫示范村建设中充分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解决好贫困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扶持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南溪区扶持白鹤村返乡创业村民成立南溪区白鹤村翊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沼虾、基围虾、螃蟹和珍稀鱼类等,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翠屏区依托明威乡返乡创业园区等平台,结合沉香树、茶树种植和林下养殖技术、乡村旅游实际,充分发挥留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个国家级优秀示范合作社和引入申酉辰农业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5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个体经营者入驻创业,共享创业成果,就地就近解决20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500余人。
三、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各示范村大力引进外来企业,打造当地品牌,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通过村级产业带动、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吸纳一批。自就业扶贫示范村工作启动以来,兴文县毛村先后引进王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元川生物有限公司、山东凤祥乌鸡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组建村级缝纫工就业扶贫车间,共计吸纳用工260余人,其中贫困农民工130余人,解决了贫困农民工的就近就业问题。高县大屋村借助乌蒙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扶贫整村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等项目实施,先后引进高县早白尖企业、高县云峰湖旅游公司、高县林峰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企业,给大屋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长宁龙潭村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生产经营主体 6 个,共吸纳了 60 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屏山双峰村推行企业结队帮扶,岩门韵绿茶专合社结队帮扶4个村87户贫困户就近就业。
四、摸索就业新模式,探索就业扶贫新机制。各区县在就业扶贫示范村建设中不断摸索新模式,最大限度拓展就业扶贫广度和深度。筠连县五凤村利用省级创新收益试点资金200万和残疾人股权量化试点资金61万成立了五凤肉牛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76户,其中贫困户以财政资金入股70户,按照保底分红的原则,70户贫困户共计实现分红10万元。江安县青龙村积极发展产业和林下种养业,通过公司+家庭农场+贫困户入股,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130多户贫困户增收。珙县红光村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突出专合社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目前已建成茶园近5000亩,建设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6个,其中幸福茶农专合社吸纳了484户农户加入专合社,其中贫困户404户,为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 甘科) |